AWS 当机启示录

深度洞察:云原生 vs VPS,以及 AI DevOps 带来的第三种选择

Kyle ChungKyle Chung

AWS大宕机,你的服务也跟着停摆了吗?云原生之外的另一条路

2025年10月20日,亚马逊网络服务(AWS)在美国东部(us-east-1)地区发生了一次持续超过12小时的重大事故,导致全球无数公司的服务同时中断。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指向其核心数据库服务DynamoDB的DNS解析问题,影响范围迅速扩大,从Snapchat、Roblox等热门应用,到金融、航空等关键基础设施都未能幸免。这场网络瘫痪再次凸显了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:当我们将所有基础设施都绑定在单一云端供应商身上时,任何一个区域的异常都可能造成全局停摆。

事故起源于AWS最大、最旧的北弗吉尼亚数据中心。一个看似常规的技术更新出错,导致了域名系统(DNS)无法正确解析关键数据库服务DynamoDB的地址。DNS如同互联网的电话簿,负责将网站名称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数字地址。当这个“电话簿”失灵,应用程序便找不到DynamoDB,引发了连锁反应,最终导致113项AWS服务失效。


一、云原生的三大问题:昂贵、复杂、难以迁移

云原生(Cloud-Native)的设计理念是“不必管理服务器”——开发者只需调用服务即可。但在光鲜的口号背后,实际运作中却带来了三个明显的痛点:

  1. 昂贵 虽然初期的按量计费模式看似灵活,但随着业务流量的增长,像Lambda、API Gateway、DynamoDB等服务的请求费与传输费很快就会超过一台完整服务器的成本。对于需要长期稳定运行的服务而言,云原生的架构几乎注定更为昂贵。
  2. 过于复杂 要将一个系统完整地搬上云原生,通常需要串接十几种不同的服务。每一项服务都有其独特的限制、复杂的权限设定与专属的监控方式。维护这样一个看似“无服务器”的架构,反而需要更深的专业知识与更多的人力。
  3. 供应商锁定(Vendor Lock-in) 每家云供应商都有自己独特的API与服务逻辑。一旦深度使用特定功能,例如AWS DynamoDB的查询模式或CloudWatch的告警系统,就很难无痛地转移到其他平台。这次us-east-1的事故中,许多企业赫然发现,他们对单一地区的依赖远比想象中更深。

换句话说,云原生的“方便”,是以放弃选择权为代价。


二、VPS 的相反哲学:简单、便宜、可携带

与云原生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更传统的虚拟专用服务器(VPS)模式。它的好处在于其“透明与一致”:

  • 你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云厂商(如Linode、Hetzner、DigitalOcean,甚至是AWS自家的EC2)。
  • 可以安装自己熟悉的标准化服务(如Docker、MySQL、Redis)。
  • 所有通信都基于通用协议(如HTTP、SQL、SSH)。

这种模式让跨云架构变得自然可行:你可以在不同供应商之间轻松复制、备援,甚至以最低的成本组成高可用性集群,从根本上避免单点故障的风险。

当然,VPS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:它需要有人懂得如何设定与运维。对于没有专职系统可靠性工程师(SRE)的小型团队来说,这部分工作一直是个不小的门槛。


三、Zeabur AI DevOps Agent:让 VPS 架构变得一样简单

这正是 Zeabur AI DevOps Agent 希望解决的问题。

它让开发者不需要深入了解云底层的复杂细节,也能享受到VPS架构的弹性与可控性。

AI Agent能够自动化处理以下繁琐任务:

  • 在不同的VPS厂商之间建立高可用性架构。
  • 自动化部署、监控、扩容、重启与备援。
  • 提供服务健康检查、性能分析与成本报表。
  • 一键将应用程序迁移至另一个供应商。

最终的结果是: 你可以像使用云原生服务一样轻松,却能同时保有VPS模式的低成本、可携带性与多云自由


四、结论

这次AWS的大规模中断事故,为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。云原生适合需要极度自动化与短期弹性的特定情境,但对于大多数追求长期稳定运行的服务来说,它昂贵、复杂且缺乏灵活性。

VPS架构虽然传统,却更为简单、直接且成本可控。如今,有了像Zeabur这样的AI DevOps Engineer,以往“运维麻烦”的最大痛点也能被自动化处理。

最终,我们不再需要在“方便但被锁死”与“自由但麻烦”之间做出艰难的取舍——AI让我们第一次可以同时拥有两者的优点,真正掌握自己服务的命运。